疾病衛教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感染:嬰幼兒的隱形殺手與疫苗預防的重要性

在診所只要遇到小於1歲,有上托嬰中心,主訴是咳嗽痰音明顯、鼻涕很多,肺部聽診有喘鳴聲(wheezing)的患者,我通常都會做個鼻咽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快篩,顯示為陽性的機率是蠻高的。

RSV是眾多引起感冒症狀的病毒之一,它的特色就是會造成「口鼻分泌物超爆多」,而1歲以下的孩子因為氣管管徑還小,呼吸道的肌肉還不夠成熟有力的咳痰,也還不會擤鼻涕,所以超爆多的分泌物就會塞在呼吸道裡面,一直刺激呼吸道咳嗽,塞在鼻腔裏導致鼻塞。這樣的狀況就讓喝奶變成一件困難的事。

各位大人請想像當你鼻塞嚴重,而且一喝東西就咳嗽,你還會想要喝珍珠奶茶嗎?但如果偏偏這時候眼前的珍奶,卻剛好又是你最愛的牌子,是不是會很想哭?沒錯,這就是1歲以下感染RSV的孩子的心情。肚子餓好想喝奶,口鼻分泌物卻又多到讓好好喝奶變成一件困難的事,心情怎麼可能不煩躁,怎麼可能不想哭呢?哭得好累又沒辦法喝奶,唉~那先睡個覺好了!結果鼻子好塞,只能張口呼吸,然後空氣刺激氣管,一口痰又湧上喉頭開始咳嗽,咳咳咳,寶寶怎麼可能不哭,怎麼可能不鬧呢?

所以RSV感染容易讓孩子吃不好也睡不好,就更沒有抵抗力去對抗病毒,加上RSV病毒破壞呼吸道細胞的能力又比其他病毒強,所以病程往往會持續的比一般感冒來的更久,也更容易讓孩子住院。

因此藥廠開發了針對新生嬰兒的RSV單株抗體疫苗,也有針對孕婦和60歲以上長者可以施打的重組蛋白疫苗,就是希望能保護老弱婦孺,免於RSV感染的危害。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感染後易產生嚴重症狀族群

  • 嬰幼兒(6 個月以下):是 RSV 主要影響對象,可能引起支氣管炎、肺炎。
  • 早產兒、高危險族群(如慢性肺病、先天性心臟病患):感染後併發重症風險高。
  • 老年人(特別是 65 歲以上):可能導致肺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惡化。
  • 免疫低下者(如器官移植患者、癌症治療者):感染風險高,且症狀可能更嚴重。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感染在台灣的重症年齡分布

  • 5歲以下兒童:​RSV主要感染對象,其中2歲以下為住院比例最高的年齡層。
  • 65歲以上長者:​每年感染率約為3%–7%,且在需要住院的病例中,RSV是重症病原體的比例,佔肺炎的10.6%,慢性阻塞性肺病的11.5%,鬱血性心臟衰竭的5.4%與氣喘的7.2%。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感染在台灣的重症與住院案例數

  • 嬰幼兒:​RSV感染是導致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主要原因,佔細支氣管炎的40%到90%,兒童肺炎的50%,為兒童呼吸道住院的常見疾病。
  • 成人:​在工業化國家,2015年估計年長者共發生150萬次急性呼吸道感染,33.6萬次住院,1.4萬死亡數。

傳播方式

  • 飛沫傳播:咳嗽、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可讓病毒傳播至近距離接觸者。
  • 接觸傳播:病毒可在環境表面(如門把、玩具)存活數小時,透過觸碰後再接觸口鼻感染。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疫苗簡介

  • Arexvy(欣剋融)重組蛋白疫苗適用於60歲以上成人。目前在台灣是自費疫苗。
  • Abrysvo重組蛋白疫苗,可供孕婦或老年人接種。目前在台灣尚未上市。
  • Synagis(Palivizumab):針對高風險嬰兒的每月注射單株抗體。目前在台灣的高風險嬰兒 可公費施打。
  • 「高風險嬰兒」如下:
    • 早產兒:出生時妊娠週數未滿 33 週(近期由 31 週擴大至未滿 33 週)。
    • 慢性肺疾病幼兒:出生時妊娠週數小於或等於 35 週,且合併有慢性肺疾(ex. BPD)。
    • 先天性心臟病童: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。
      • 納入條件:符合下列條件之一
        • 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合併心臟衰竭:符合下列三項中至少兩項:
        • (1)生長遲滯,體重小於第三百分位;(2)有明顯心臟擴大現象;(3)需兩種以上抗心臟衰竭藥物控制症狀。
        • 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:完全矯正手術(含心導管或是外科手術矯正)前或是矯正手術後仍有發紺或是心臟衰竭症狀
      • 排除條件:
        • 非嚴重性先天性心臟病:不需藥物控制心臟衰竭,如心房中隔缺損,單純動脈瓣膜輕微狹窄等。
        • 嚴重性先天性心臟病,但經心導管或外科手術治療,目前僅殘存輕微血行動力學異常,且無發紺症狀。
  • Beyfortus(Nirsevimab)單劑長效單株抗體,可預防新生兒與嬰幼兒 RSV 感染。目前在台灣是自費疫苗
    • ✅適合所有新生兒 和 高風險嬰兒
    • ✅打一劑可提供 5~6 個月保護, 所以不是打了就終身免疫。
    • ✅若嬰幼兒正在感染或曾經感染過 RSV,應暫停使用此疫苗預防。待確認急性期過後症狀緩解,方可重新使用此疫苗預防。

 

症狀與治療

  • 咳嗽痰音明顯流鼻水、鼻塞
  • 食慾減退睡不好 呼吸急促(>每分鐘 50 次)
  • 肋骨凹陷 呼吸聲變粗(喘鳴、哮喘樣聲音)
  • 無特效抗病毒藥物,治療以「支持性照護(症狀治療)」為主。

預防

  • 除了打疫苗之外,還有以下方法
    • 勤洗手與清潔物品:家長與照護者保持手部衛生,消毒玩具與餐具。
    • 哺乳與營養支持:母乳餵養與均衡飲食有助於提升嬰兒免疫力。
    • 改善居家環境:避免二手煙、維持適當溫濕度、室內通風。

結語

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,我會強烈建議6個月以下就讀於托嬰中心的孩子施打RSV疫苗,當然不在此範圍內的孩子要打也是絕對可以的,只是就研究指出,托嬰嬰兒感染 RSV 的風險比家庭照顧的嬰兒高 2~3 倍,而6個月以下的孩子幾乎都只能喝奶,一旦感染RSV,就會像我前面故事情節提到的,孩子和家長都會苦不堪言,也會增加住院的機率。